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叶昌国:“黄龙村夫”——一位“乡村振兴指导员”的故事

一天很短,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,就已经手握黄昏。

一年很短,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,就要打点素裹秋霜。

——题记

指导员,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

那天,当他把带来的行李放进租住的小屋时,村头有两位老人开始议论起来。一位黄姓的老人指着他的背影说:“真能落下心在这里住下?”另一位刘姓老人说:“按以往的惯例,也就是做做样子,搞搞形式吧!”

曾经当过村干部的刘老人说:“不过,我听说,这次市委组织部选派的乡村振兴指导员来到基层,是做有情怀、有担当的事。所派的人,都是想干事,且能干事的人。”

一晃三个月时间过去。两位老人又在村头碰面。黄老人说:“这个指导员不错呀,真在这里住了下来。”

刘老人答到:“他不仅住在村里,还是个踏踏实实办实事的人。”

黄老人掏出手机,在手中扬了扬说:“从前这里地处边远,手机信号弱,现在,我能在手机上与女儿视频对话了,画面很清晰,一点也不阻塞了,声音也很流畅。”

刘老人说:”你知道吗?这是7月份,指导员利用讲党课的机会,听说有联通的党员来听课,便主动争取。市、县通讯部门很快在村里架设增强信号铁塔基站两座,彻底解决了村内通讯不畅问题。”

黄老人说:“市里派来的干部,只要沉下心来为群众办实事,效果是很明显的。这不,从前村里电力供应不稳定,夏天电压低,连电风扇都转不起来。经指导员撮合,争取国网供电部门通过技改项目投资400多万元改造电网,解决我们生产生活用电低电压问题。现在村内洗衣机、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一下子添加了十几台。”

秋去冬来,一晃到了12月底。两位老人又在村头碰面,谈的还是指导员的话题。

黄老人说:“党建指导员的作用真不小。仅仅半年时间,村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争取了500多万元,兴修两条支渠。修好后,补齐村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,水渠环境一改善,村内水利排灌就方便了。”

刘老人说:“指导员进村后,很多事都行动起来了。前些时候,村里又开始了村庄整治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已经完成中心村庄整治1个,完成‘五清一改’‘三化两改’自然村庄13个;同时,又争取预算资金630万元,正在打造4个精品村庄。治理后,黄龙村将会变得:天蓝,山青,水绿,灯亮,路畅,颜值不断刷新”。

黄老头说:“最近村里流传一首打油诗:‘到了二〇二二年,乡村振兴到项园。家家通了水泥路,户户生活比蜜甜。日子过得渐渐好,永远不忘共产党。’虽不那么押韵,却是发自村民内心深处的声音。”

眼看着春节就要到了。忙碌了大半年的指导员,应该回家过年了。可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九,指导员还在村里忙活。有人问他:“今年不回去过年了?”他说:“不回去了。就在村里跟你们一道过。”

听说指导员在村里与大家一起庆祝新年,村民们很兴奋。于是,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:“指导员来村里,可不是镀金的。他是把黄龙的事情,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,把自己真正融入到村民当中。有了这样的好干部,黄龙怎能不向前发展!”

2023年的春节,指导员放弃了与家人和亲友相聚的机会,留在了黄龙。在村里过春节。

指导员在村里过年,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。春节前夕,他争取市、县民政等部门资助了62户困难家庭和9位留守儿童,争取联通免费为帮扶家庭上网12户,资助4位大学生至大学毕业。

春节期间,了解到村里的饮用水供应常出现故障后,当即将此情况反馈到有关部门,很快得到整改,饮水故障被彻底排除。之后,在他的撮合下,合肥市民政局又牵头相关部门到黄龙村看望慰问了100位高龄老人。

指导员处处为村民着想,村民们也从内心把他夸赞:“人到了这个年龄,还能全身心地把精力都投入到一个偏远的村里,这是一种正能量的精神境界。他给我们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!”

在黄龙看日出

既然来到村里,就要多干点事情

村民们所夸的“指导员”名叫司胜平,是合肥市派到黄龙村的“乡村振兴指导员”。

合肥市委组织部之所以要选派“乡村振兴指导员”,是着眼于基层党务干部缺乏、能力不强,各领域党建工作质量层次不齐等问题,选派政治立场坚定、熟悉党务工作、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建指导员,着力帮助基层党组织排忧解难,打造党建品牌。长期在合肥市委工作,时任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级调研员的司胜平加入到了这一行列。

司胜平派到的黄龙村,地处合肥市庐江县最南端,与铜陵市枞阳县接壤。这里离庐江县城约40公里,距离省会合肥市中心超过100公里。地处丘陵地带的黄龙虽群山环抱,景色秀丽,但基础设施落后,经济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。

司胜平当初选择最偏僻的黄龙村时,有人对他说:“你是这批乡村振兴指导员中职位最高的。可选择离家近一点的村子,或去发达一些的村子。”但最终,他坚持选择了经济相对落后、离市区较远、急需发展的黄龙村。

从2022年5月下旬入村后,司胜平在村里租了两间民房,自诩为“黄龙村夫”,开始常驻村里。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,就让这个偏远的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黄龙村从外围来看,位于铜池纵产业集中区范围之内,合铜黄高速、合铜路沿村而过。庐江县内最大的人工湖——青山湖,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黄龙村境内。合铜黄高速路的店桥、浮山两个道口都在村内。

可是进村之后,村内竟然没有一条柏油路,有些村民组虽然通了公路,但组与组之间很多地方无法交汇。村里的道路、水利、电网、通讯等基础设施至少落后20年。

经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后,司胜平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形成共识:黄龙村虽然落后,但已经具备了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后发优势。要把“千年古村,生态黄龙”真正打造成生态环境优越,区位优势明显的村,当务之急是改善基础设施。

进村不到两个月时间,司胜平跑遍了全村的39个村民组的每一户人家,访民情,听民意。当他了解到村里有不少村民组还没有村民组长时,感到很惊讶。他想,一个村民组,怎么能没有一个领头人,随后,积极配合村里配齐了所有村民组的村民组长。

千年古村,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民间故事。站在黄龙的这块沃土上,司胜平在思考:古老的村庄,加自然生态环境,是很大的优势,但要达到全方位的美丽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还有更多的事要去做。

明确了任务与目标后,司胜平与村“两委”确立了“以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提高人均收入为目标,在结合和转化上做文章,推进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,乡风文明,努力把黄龙村打造成合肥最南端的靓丽风景”的指导思想。

村里实施的第一件事是:筹资6400万元的村级主干道及环青山湖公路建设正式启动。这条干道完工后,将彻底改变黄龙村的交通状况。此外,现代化的柏油路面,环绕在青山绿水间,犹如一条玉带,装点着黄龙的美景,吸引着不少有识之士和客商前来村里观光和投资。

紧接着,村的水环境提升和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动工;投资400万元的村级电网改造推进有序;启动了5个省级中心村的精品村庄和4个市级民宿村庄建设项目;完成了村级多功能塑胶广场及“古界碑亭”的建造工程。

司胜平刚到村里,谈及要干这些事情时,有人不屑一顾,认为他在想入非非,还反驳他说,许多事,村里规划一二十年都解决不了,如修通环村公路,早在17年前就开始设想了,至今没有实施。

仅仅半年多时间,当村民们看到司胜平所说的事情一件件地落实并实施时,都对他刮目相看了。认为这个“乡村振兴指导员”是真在为群众着想,为黄龙的发展费尽心思。

合肥市与铜陵市交界的界碑亭

让文化“软实力”改变精神世界

司胜平与村“两委”一班人,一边忙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,一边按照最新的规划,实施文化精品工程。他认为,历史悠久的黄龙村,应申报“千年古村落”。村里有很多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“古树”,也应该申请保护。村里有5005亩山场,系省级森林村庄。山林里,各种鸟类时常在阳光下腾空而起,在天空中熠熠生辉,给周围的山色带来灵动与活力。

因此,要重点打造绿水青山,走绿色发展之路和特色旅游之路,借乡村振兴之力,打造合肥最南端最美的村庄,让黄龙村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。

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,村里特意请了一位作家,专门搜集整理黄龙的古老文化遗存,筹划出版一部《秀美黄龙》的“村书”,已通过出版社的审核,即将付梓;请专家设计了黄龙村的徽标“logo”;创作了《我在黄龙等你》等三首赞美黄龙的歌曲。成功注册了“黄龙村”“沈桥”两个商标。另一个“黄龙青山湖”的商标的注册工作也正在进展中。

黄龙村的文化源远流长,境内名胜古迹密布,美丽的传说享誉乡里,境内的木鱼山曾经是抗日军事瞭望台;新四军桐庐大队的官兵常常出入村里,红色的种子传承着红色文化……由司胜平倡导,经相关部门考察论证后,决定筹建“黄龙乡愁博物馆”。目前,乡愁博物馆的藏品正在广泛征集当中。

截至目前,已有18批文艺工作者来到村里,创作了一批书法、美术、摄影和文学作品。

有人对打造文化“软实力”不感兴趣,认为作用不大。司胜平告诉他们,随着时代的发展,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。打造村级文化设施势在必行。

司胜平对村民们说,文化软实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精神世界。乡村文化,虽然是“软实力”,却是一切发展的“硬支撑”。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,增强村民凝聚力,孕育社会好风尚。

有人问司胜平:“哪来的那么大的劲头?”他回答:“进了村,就是村里人,就要时时处处为村里着想,就要当好一名实实在在的村夫。

司胜平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在摄影方面造诣很深。身为“国字号”的摄影师,他有一双独特的慧眼。他已将黄龙的美景拍摄了500多张图片发在相关媒体和自媒体上,积极宣传黄龙的山青水秀和鸟语花香,生态环境和蓝天白云。他还创意了在层峦叠嶂的山峰中,一处诗意般的“大地母亲”的形象,他认为这是天之造化。一位诗人在他的点拨下,写了一首诗《大地母亲》的诗篇:大地母亲卧黄龙,高低远近各成峰。美人修得花似玉,天釜削出玉芙蓉。三山半落白云外,一湖全身碧水浓。人世几回开心事,此形依旧笑春风。

作为一名乡村振兴指导员,司胜平真正做到了:党建引领、以身作则,让乡村发展步入快车道。让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为乡村和村民所用,帮助打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已全身心融入黄龙村的“村夫”,在他的心中,已经构筑好黄龙村未来美好的蓝图。他说:“黄龙的明天是美好的,黄龙的未来会更加辉煌!”

随机推荐:
3.5mm一分二音频线 饭桌餐桌家用 裁线机 链条配件 包头半拖女鞋 艾尔猫粮 福喜 夏季短袖家居服 二手三星s9 泫雅老爹裤夏天高腰 小米旅行箱28寸 西服女夏薄 男速干长裤 溜娃神器轻便折叠 便宜手机 3只松鼠 旗舰店零食 杯套 保护套 电推 白沙子 造景 性感打底背心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